4月23日下午,商学院“一站式学生社区”内座无虚席,2020级市场营销专业优秀侗族毕业生杨莆重返母校,以“跨越地域与迷茫的成长答卷”为主题,为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一场真挚动人的成长就业经验分享会。
从恩施到徐州:在迁徙中书写身份
杨莆以一段家乡风俗文化影像开启分享,“我的身份证是湖北恩施,童年随父母迁居浙江。”他坦言,频繁的环境转换让自己习惯了“随时准备离开”的生存模式,却也长期深陷“异乡人”的身份焦虑。投影幕布上,恩施的吊脚楼、浙江的廊桥与徐州的云龙湖交替闪现,勾勒出一名少数民族学子跨越地域的成长轨迹。
非典型四年:从“好学生”到务实派
杨莆毫不避讳地自剖成长弯路:曾因挂科流泪,甚至自嘲“简历上最硬的技能是n次修改版本的耐心”。他坦言,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和他一样,既背负着对自己的期待,又困于文化适应与学业压力,“与其强求光鲜标签,不如先接纳真实的自己”。
破局之道:把差异变成优势
面对考研考公与就业的抉择,杨莆展示出大四时购买的考研资料:“备考数月后,我意识到这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。”他将“侗族文化背景+多地域生活经历”转化为求职优势,带着简历跑遍每一场招聘会,最终入职某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,负责产品推广。“当我们不再复制‘优秀模板’,反而能在现实条件里找到最优解。”
问答环节:真诚化解迷茫
在持续的互动中,杨莆对“如何克服文化适应、教育差异障碍”“就业城市选择”等问题一一回应。当被问及“普通学生如何逆袭”时,他笑道:“我的经验是——把焦虑时间用来打磨下一个版本的自己。”
活动结束后,学生们纷纷感慨:“原来不是只有‘学霸’才有资格分享经验。”本次分享会是学院“石榴花开、青春起航”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计划的重要实践,未来将持续邀请非典型成长路径的校友返校,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多元参照。